陶庵梦忆
首页 > 陶庵梦忆 > 卷一 越俗扫墓

卷一 越俗扫墓

越俗扫墓,男女袨服靓妆①,画船箫鼓,如杭州人游湖,厚人薄鬼,率以为常。二十年前,中人之家尚用平水屋帻船②,男女分两截坐,不坐船,不鼓吹。先辈谑之曰:“以结上文两节之意。”后渐华靡,虽监门小户,男女必用两坐船,必巾,必鼓吹,必欢呼畅饮。下午必就其路之所近,游庵堂寺院及士夫家花园。鼓吹近城,必吹《海东青》《独行千里》,锣鼓错杂。酒徒沾醉③,必岸帻嚣嚎④,唱无字曲,或舟中攘臂⑤,与侪列厮打⑥。自二月朔至夏至⑦,填城溢国,日日如之。

【注释】

①袨(xuàn)服:华美的服装。靓(jìng)妆:漂亮的打扮。

②中人:中等人家。平水屋帻船:古代的一种船。

③沾醉:指大醉。

④岸帻:推起头巾,露出额头,形容态度洒脱,或衣着简率不拘。嚣嚎:大喊大叫。

⑤攘臂:将袖子捋起来,露出胳臂。

⑥侪(chái)列:同辈,同类人,此处指同伴。

⑦朔:指农历每月初一。

【译文】

越地的扫墓习俗,男人和女人都要身穿华丽的衣服,打扮得靓丽潇洒,乘着装饰华美的船,吹箫打鼓,好像杭州人游玩西湖一样。厚待活人,薄待死者,在当地是最平常不过的事。二十年前,中等人家尚且还是乘坐平水屋帻船,男女分别站在船头和船尾,不能在船上坐下,也不敲鼓吹箫。先辈开玩笑说:“这是结束上文(坟)两节(截)的意思。”后来渐渐就变得奢华浮靡了,即使是一般的小户人家,男人女人必定乘坐两艘船,必定在头上裹上方巾,打鼓吹箫,欢歌笑语、畅饮美酒。下午回程时他们会去墓园就近的地方,游览附近的庵堂、寺院以及士大夫家的花园。回来快要进城的时候,鼓吹乐队必定演奏《海东青》和《独行千里》曲目,锣声鼓声参差错杂。那些人喝得大醉,经常摘掉头巾大声呼号叫嚣,哼唱着没有歌词的歌曲,有些人在船上捋起袖子,与船上的同伴们相互打闹。每年从二月份一直到夏至,扫墓的人成群结队,倾城出动,每天都是如此。

【评点】

扫墓本是一种严肃哀伤的活动,是为了缅怀先祖,不忘祖宗先辈的恩情。但是在越地却本末倒置,把祭祖当成春游的契机。华服丽容、箫鼓画舫、清歌美酒,游玩寺庙庵堂、花园林苑,成群结队,倾城而出,好像一场盛大的欢庆活动,并且从二月一直持续到六月,时间之长让人心生疑惑。扫墓何以能持续如此长的时间?还是作者说得好,“厚人薄鬼”,想来鬼魂祖先看到人间的子孙如此放浪不羁、冶游欢娱,应该会相当生气吧。

乙酉①,方兵划江而守②,虽鱼艖菱舠③,收拾略尽。坟垅数十里而遥④,子孙数人挑鱼肉楮钱⑤,徒步往返之,妇女不得出城者三岁矣。萧索凄凉,亦物极必反之一。

【注释】

①乙酉:清朝顺治二年(1645)。

②方兵:指方安国手下的士兵。方国安当时被封为镇国侯,抗击清兵,后兵败降清。

③舠(dāo):小船。

④坟垅:指坟墓。

⑤楮(chǔ)钱:纸钱。

【译文】

清顺治二年,方国安的士兵凭借长江天险而守卫南明,即使是渔船小艇,全都收缴得一干二净。坟墓在几十里外,几个子孙挑着鱼、肉之类的祭品以及纸钱,只靠步行来往,妇女被禁止出城已经有三年了。此时的越地一片萧索凄凉的景象,这算是一个物极必反的例子。

【评点】

上文还是一派繁荣喧闹的景象,下文却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。残酷的战争到来,兵戎相见,游船画舫也被尽数征作战船,当年倾城而出的男男女女却只剩下寥寥几个人走路去上坟,往日繁华化为今日的萧索凄凉。作为亲身经历这种天翻地覆变化的人,作者不禁悲从中来,感叹物极必反、全盛而衰。花无百日红,人无千日好,世无万世宁!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