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墨农向余道闵汶水茶不置口。戊寅九月至留都①,抵岸,即访闵汶水于桃叶渡②。日晡,汶水他出,迟其归,乃婆娑一老③。方叙话,遽起曰:“杖忘某所。”又去。余曰:“今日岂可空去?”迟之又久,汶水返,更定矣。睨余曰④:“客尚在耶!客在奚为者?”余曰:“慕汶老久,今日不畅饮汶老茶,决不去。”
【注释】
①戊寅:崇祯十一年(1638)。留都:指南京。古代迁都后仍在原来的旧都城设置官署留守,所以称为留都。明朝朱棣把首都迁到北京,南京就成了留都。
②桃叶渡:在今南京十里秦淮河与古清溪水道的合流交汇处,相传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在此处迎送爱妾桃叶,并作有《桃叶歌》:“桃叶复桃叶,渡江不用楫;但渡无所苦,我自迎接汝。”
③婆娑:衰微貌,衰老的样子。
④睨:斜着眼睛看。
【译文】
周墨农告诉我,闵汶水不用喝茶就能辨别茶的好坏。戊寅年九月份我到了南京,船一靠岸,我立即到桃叶渡拜访闵汶水。太阳下山的时候,汶水因为其他事情外出,回来得迟了。他已上了年纪,才说上几句话,就急忙起身,说:“我的手杖丢在什么地方了。”便离开了。我对自己说:“今天我怎么可以就这样白白地离开呢?”过了很久汶水才姗姗来到,已经是晚上八九点了。他斜着眼睛看着我,说:“客人还在这里呀?你留下来是为了什么事呢?”我说:“我仰慕您老人家很久了,今天如果不能畅饮汶老之茶,我绝对不会离开的。”
【评点】
作者和这位闵汶水老人真有点魏晋风度,一个千里迢迢来拜访,一个有意无意地避而不见。张岱铁了心要喝闵老的茶,哪怕等待很长时间也绝对不空手而回。这老头子也是铁石心肠,硬是让客人干等了几个小时。他还从容不迫、明知故问,果然都是性情中人。张岱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可真有点“无赖”,可是对茶如此痴迷,让茶道高手闵汶水也是刮目相看的,否则一般粗俗不耐烦之人他可能是不予理睬的。
汶水喜,自起当垆。茶旋煮,速如风雨。导至一室,明窗净几,荆溪壶①、成宣窑磁瓯十余种②,皆精绝。灯下视茶色,与磁瓯无别,而香气逼人,余叫绝。余问汶水曰:“此茶何产?”汶水曰:“阆苑茶也。”余再啜之,曰:“莫绐余③!是阆苑制法,而味不似。”汶水匿笑曰:“客知是何产?”余再啜之,曰:“何其似罗甚也④?”汶水吐舌曰:“奇,奇。”余问:“水何水?”曰:“惠泉。”余又曰:“莫绐余,惠泉走千里,水劳而圭角不动,何也?”汶水曰:“不复敢隐。其取惠水,必淘井⑤,静夜候新泉至,旋汲之。山石磊磊藉瓮底,舟非风则勿行,故水之生磊。即寻常惠水,犹逊一头地,况他水耶。”又吐舌曰:“奇,奇。”言未毕,汶水去。少顷,持一壶满斟余曰:“客啜此。”余曰:“香扑烈,味甚浑厚,此春茶耶?向瀹者的是秋采⑥。”汶水大笑曰:“予年七十,精赏鉴者,无客比。”遂定交。
【注释】
①荆溪壶:指宜兴生产的茶壶。宜兴又称阳羡,因境内有河流名荆溪,故有此称。
②成宣窑:指明代的成化年间和宣德年间官窑生产的瓷器。成窑以生产小件瓷器和彩瓷最为名贵。宣窑以生产青花瓷最为著名。作者《夜航船》一书有详细介绍。
③绐:欺骗。
④罗(jiè):罗山,在今浙江长兴和江苏宜兴交界处,盛产茶叶,茶叶品质优良,被称为阳羡茶。
⑤淘井:指疏通、净化水井。
⑥的是:的确是。
【译文】
汶水很高兴,就去生炉子煮茶。茶很快就煮好了,快得像风雨一样。他把我带到一间房间,里面窗明几净,摆放着荆溪壶、成窑和宣窑年间烧制的十几种瓷瓯,都是精妙绝伦的瓷器。在灯光下看茶的颜色,与这些瓷瓯没什么分别,而茶香逼人,令我叫绝。我问汶水道:“这是什么地方出产的茶?”汶水说:“是阆苑茶。”我再次啜饮了一口,说:“您老取笑了,这茶用的是阆苑茶的制作方法,味道却不像。”汶水偷偷笑着说:“客人知道是什么茶?”我再次喝了一口说:“怎么和罗茶非常相似?”汶水吐着舌头惊讶地说:“奇了,奇了。”我问道:“这水用的是哪里的水?”他回答说:“惠泉。”我又说:“不要骗我了,惠泉从千里之外运送而来,一路颠簸折腾但这水仍然清洌新鲜,这是什么道理?”汶水说:“我不敢再瞒你了。取惠泉水时,一定要把井淘洗干净,夜深人静的时候等候新鲜的泉水流出来,然后迅速把水打上来。用棱角分明的山石垫在水瓮底部,出发时船若不顺风就不行驶。以当地的石头来养水,比之前的惠泉水的味道还更好些,其他地方的水是比不上的!”我不由吐着舌头惊讶地说:“奇了,奇了。”话还没说完,汶水就离开了。过了一会儿,他手里拿来一把壶给我斟满了一杯茶对我说:“客人请品尝此茶。”我说:“香气扑面清洌,味道非常浑厚,这难道是春茶?刚才泡的是秋茶。”汶水说:“我已经七十岁了,但凡遇到的人当中,没有人品鉴茶的本事能比得上客人你。”我由此和汶水结为茶友。
【评点】
这两个人在那里喝了半天茶也打了半天的哑谜,闵汶水又是骗又是瞒,神神秘秘,但是却一点都没有骗过张岱。无论是茶叶、制茶之法还是泉水、春秋茶之别,都逃不过张岱那张如精密测量仪的嘴巴。两个茶道高手过招果然就是不同凡响,一个设局,一个破解,饶有趣味。张岱冲着闵老“茶不置口”而来,收获的却是闵汶水赞不绝口的“奇、奇”和“精赏鉴者,无客比”的赞誉。两个陌生人之间就因精通茶道而定下了交情,古人生活得更加艺术和丰富。